近日,由工信部产促中心、深圳市坪山区主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”专项2023工作总结会举行。
作为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唯一储能领域专项,“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”重点专项将推动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始创新科技成果的产生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,推动我国能源转型,为实现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会上,我国锂电池事业带头人、固态离子学创始人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提到,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在坪山落地耀石锂电科技、卫蓝新能源(中科超能),还将布局储能创新中心、钠离子电池两个重大项目,促进深圳在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强链补链,推进下一代电池产业集群发展。
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,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迎来新风口。瞄准万亿级“黄金赛道”,一场新的区域排位赛已然打响。在坪山,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技术加快融合应用,产业链协同效应持续放大,吸引各地都来坪山争相布局先进储能上下游产业链。今年前三季度,坪山新型储能规上企业产值超350亿元、同比增长51%。
看项目
“有效市场”与“有为政府”的双向选择
深圳拥有全球一流的新型储能产业生态,依托领域龙头企业形成了关键材料制备、电芯工艺研发、系统集成应用产业集群,设计和应用领域在全球名列前茅。今年2月,深圳市又进一步出台《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提出重点支持面向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的原材料、元器件、工艺装备、电芯模组、电池管理系统、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链条。在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上,深圳接续推出多项重磅助推储能行业发展新举措,支撑其打造万亿级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。
在储能大赛场上,钠离子电池被视为“分庭抗锂”的“种子选手”。“钠电池原材料储量丰富,区域分布均匀,安全性能相对较好”。在坪山,贝特瑞中央研究院等企业密集发布钠离子电池产品,同时提升了产业链配套能力;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公司也纷纷加快钠离子电池的“上车”步伐。
在新型储能这条“快车道”上,各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。坪山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储能产业发展,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,全新修订产业资助政策加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,推动能源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看产业
从一颗螺丝到一个整车实验检测的技术攻关
基于对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,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选择坪山,一方面是看中了坪山在储能还远没有成为风口时就提前规划布局,体现了当地政府的远见;另一方面,坪山还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,让他们进一步坚定了布局坪山的信心和决心。
浩能科技是一家锂电池前段设备设计与制造的领军企业。来到坪山后,受益于周边完备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,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,日前荣获2023锂电池设备类年度影响力品牌。
在坪山,几乎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产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。弗迪电池(坪山)是比亚迪系生产专供于储能系统的磷酸铁锂电池;拥有电解液龙头企业新宙邦;膜材料拥有电池涂层隔膜供应商鼎泰祥……目前聚集了比亚迪、曼恩斯特等300多家新型储能企业,涵盖电池材料、电芯模组、控制系统及系统集成、零部件及生产装备、回收利用、充电设施等全链条,并在下一代固态电池、重卡换电等领域也有相关布局。
看长远
科研成果将更为高效运用到企业生产
两年前,贝特瑞集团在坪山设立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,专门从事钠离子电池、固态电池等领域的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孵化,具备从设计到产品孵化研发体系。
今年,该院重点打造的“计算与仿真平台+材料合成及工程化平台+分析测试平台+应用开发平台+产学研合作平台”五大创新平台投入使用,目前研发人员超过300人,年内预计营收将破历史新高。
科技创新和智能化生产是发展储能的必由之路,也是支撑储能产品迭代、推广、持续降本、扩大应用规模的关键条件。随着储能创新中心、钠离子电池的到来,坪山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,让科研成果更为高效运用到企业生产当中,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内容来源:南方+